《“四個緊盯”強化村集體經濟監督》《有事好商量丨山頂頂上的問榜會》等26項工作被央視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報道推介,監督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等14項工作被省市紀委監委??平?,7名紀檢監察干部受到省市區表彰表揚,巴州區紀委監委機關被省紀委監委表彰為“四川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
2022年,在市紀委監委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巴州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堅定不移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全區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胸懷“國之大者”
在扛穩政治監督責任上彰顯新擔當
“這個糧食儲備庫今年入庫多少糧食?損耗了多少?糧食多久輪換一次?糧食采購是否有專門的監管?”2022年11月10日,區紀委監委督查組深入江北糧庫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向相關負責人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問題。
這是巴州區紀委監委緊盯糧食安全、強化政治監督的一個縮影。2022年,區紀委監委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和關于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生態環保等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區委關于“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等重點工作要求強化監督檢查,查糾問題548個,追責問責80人。
一體推進“三不腐”
在守護政治環境上展現新作為
“打虎”無禁區,“拍蠅”零容忍。2022年,巴州區共處置問題線索392件,立案審查調查208件,黨紀政務處分204人,移送審查起訴7人。區紀委監委深挖徹查征地拆遷、糧食購銷等領域腐敗案件,嚴肅查辦茍某君、李某全等一批嚴重違紀違法典型案件,“不敢腐”的震懾力不斷強化。
堅持系統思維,把問題整改與系統防范、源頭治理融入案件查辦中,強化以案促改全過程監督和效果評估,推動審批監管、項目建設、執法司法等領域堵塞漏洞、嚴格管理,督促區法院、糧儲中心等單位健全制度機制46項,“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緊。
堅持用身邊事教育好身邊人,開展各類警示教育400余場次。持續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編撰《永開初心映巴山》等系列廉潔教育讀本3萬余冊,扎實開展“好風傳家”等宣傳教育活動,4000余名黨員干部接受廉潔教育,“不想腐”的自覺不斷增強。
常態糾治“四風”
在推進作風建設上構建新常態
“新春佳節闔家歡,廉潔過節是底線。紀律作風記心間,糾治‘四風’勿松散。”每逢重要傳統節日前夕,區紀委監委向全區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點對點”發送廉政短信,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重申各項紀律規定,提醒和督促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繃緊廉潔自律之弦。
同時,針對節日期間“四風”問題花樣翻新、隱形變異等情況,區紀委監委通過“室組地”協作聯動方式,深入重點領域、場所,開展“點穴式”督查,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個,處理處分41人。
扎實開展“搭車旅游”排查整治,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6人,處理22人。開展治理農村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嚴肅查處黨員干部違規操辦宴席10件,處分15人,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抵制不良風氣,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持續向上。
堅守為民情懷
在增進人民福祉上取得新成效
“真沒想到,我們反映的連接北環線道路的問題這么快就解決好了,現在路通了,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近日,玉堂街道銅堡村村民夏清林面對專項督查組“回頭看”走訪時開心地說。
該訴求的順利解決,得益于巴州區開展“群眾訴求大起底”工作,其背后,是一整套監督機制的高效運行。2022年,區紀委監委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全域摸底、全程跟蹤、全面驗收”的全過程跟蹤監督方式,起底群眾訴求12672件,就地就近快速解決群眾訴求12315件,化解率達97.18%。
為黨守衛黨放心,為民守護民安心。區紀委監委建立監督管好村級印章等制度機制,推動印章規范使用、便民利民,讓村級微權力規范運行。統籌推進集中放榜活動和“群眾來問廉”壩壩會,推動解決群眾問題1220個。扎實開展簡易審批村莊建設項目問題、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審計發現問題等專項治理,嚴肅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58件124人,涉及資金3100余萬元。
潛心修煉內功
在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上呈現新氣象
“收到問題線索后,首先要摸排人員身份、工作情況等,匯總主要信息后召集相關人員分析研判……”在第四紀檢監察室內,業務“能手”劉浩正在對跟崗鍛煉干部何延珀進行“一對一”指導。像劉浩和何延珀這樣的“老帶新”跟崗鍛煉培訓組共有42對,這是區紀委監委實施“青藍工程”的生動畫面。
2022年以來,區紀委監委深入推進“四強行動”,機關與派駐(出)機構人員配備率達96.38%。以“全員培訓”為契機,運用“漸進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初學者全科教學、熟悉者跟崗實訓、精通者帶頭攻堅等方式,大力實施“青藍工程”,將學習與提能無縫對接,分層分類常態化開展各類培訓200余場次,全覆蓋培訓紀檢監察干部300余人次,鄉鎮(街道)專職紀檢監察干部實戰培訓參與專案辦理人員比例達73.6%,干部隊伍專業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