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產業已是我區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日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朱剛說。他的話是基于市區兩級政府對這一產業的高度重視,以及去年肉牛規模養殖場突增的趨勢,還有養殖戶對這一產業前景空前看好來說的。
據巴州區農業農村局統計,去年巴州區新增100頭以上的肉牛規模養殖場62家,目前達到127家。從數據來看,去年新增的跟過去多年發展積淀的數量相當。而且,去年新增的規模場,場主全是本區人,返鄉創業者占比達40%,其中存欄規模達400頭以上的就有9家。
位于鼎山鎮首市村的1.7萬頭肉牛養殖場正加緊建設中,這個重點工程建成投產后,將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肉牛養殖場,同時也會成為巴州區“一核兩帶三園百場千戶”巴山肉牛發展規劃中的核聚龍頭。
資料圖
看好前景,養殖戶有信心
巴州區鳳溪鎮柏埡子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東是個能人,自家經營挖掘機、副食店及養豬場多年,積累了不少資金。去年7月,楊文東出資230余萬元,將另一村民何小軍及村集體經濟納入進來,共同創辦了當時存欄152頭肉牛的養牛場。該場逐漸擴大規模,目前存欄量達500頭。
去年11月初買進的均重400斤的牛犢,如今已均重600余斤。“養到年底就可全部出欄了。”楊文東說,“出欄時均重將達1600余斤,每頭可賣到2.8萬元左右,除去成本,每頭至少純利潤5000元。”
巴州區鼎山鎮小寨村的張俊,2015年起接觸肉牛養殖,起初在山西幫別人養,積累了經驗后,2016年起便在河北等地租賃大企業的場地養。2021年,張俊受家鄉返鄉創業號召及鄉村振興政策的吸引,決定回鄉發展。去年5月,他的存欄規??蛇_1000頭的養牛場竣工。
“我把自己全部積蓄900余萬元,加銀行貸款300余萬元砸了進去。”張俊介紹,目前他一共買進了三批牛犢,共存欄488頭,“到五六月份,第一批和第二批300余頭將出欄,第三批要到年底才能出欄,今年利潤很可觀。”
記者問及養殖場糞污處理問題,養殖戶坦言這根本不愁。就目前張俊的養殖規模,就可解決1000畝耕地的有機肥需求。“盡管我們會收取50元/車的運輸費,但還是供不應求。”張俊表示,他自己有鏟車,一車裝10噸牛糞,養殖場把牛糞送到農民地里,農民認為劃算。
楊文東說他的牛糞本村都不夠用。“現在農民自己很少養牛養豬了,加之農村勞動力缺乏,即使自家有農家肥也很難運到地里,所以他們很希望有人能把廉價的農家肥直接運到他們地里去。”
資料圖
抱團發展,期盼龍頭誕生
朱剛介紹,2021年巴州區肉牛存欄量只有3.2萬頭,而目前已是6.5萬頭,一年時間翻了番。從數量上看增長很快,說明這個行業正受青睞。但其中的問題,諸多養牛戶也毫不避諱。無論是張俊還是楊文東,都說像巴中這樣的山區,肉牛養殖條件遠不如北方平原地區。
“我們的牛犢都是從北方省份購買,四川為什么沒有這么大的繁育場?是因為飼養能繁母牛成本高。”張俊介紹,一頭母牛懷胎10月的飼養成本為三四千元,產后4個月哺乳期飼養成本又得兩三千元,而斷奶牛犢的賣價也不過六七千元,利潤微薄。
“北方的飼草資源豐富,成本低,尤其是規?;B殖不是難事。”楊文東告訴記者,在四川山區規?;B牛,受交通條件局限,牧草和精料大多靠購買,這就直接局限了養殖場的規模,幾十頭幾百頭就算不錯了。
楊文東總結道,養牛場的關鍵在于控制成本,這需要在品種、飼料和銷路上下功夫。“從哪里購買牛犢品質才好,且生長得快,個頭長得大;從哪里購買飼料最便宜,且不受中間商的盤剝;往哪里銷售才最好賣,且價格高,銷路又穩定,商家又守信用,這都得操心。”
朱剛介紹,巴中市和巴州區已經成立肉牛養殖協會,巴州區要求相關鄉鎮也要成立分會,由協會牽頭,重點解決養殖戶擔憂的各類事項,除了品種、飼料和銷路外,還包括融資、技術、防疫等。目前,鳳溪鎮的肉牛養殖協會已成立,并準備建一家有機肥廠和牛肉加工廠。
盡管協會已成立,但養殖戶還是期盼能有一家龍頭企業來帶動。目前正在緊張建設的常年存欄1.7萬頭的大型養殖場就承載了大家的期盼。該場目前已平整出450畝地,從龍洞溝水庫引進的生產生活用水管道已鋪設。此外,巴州區還規劃了一個年屠宰30萬頭肉牛的項目。
資料圖
科學布局,突出規劃引領
巴州區已規劃編制“一核兩帶三園百場千戶”,除“一核”外,還在積極培育“梁永-鼎山-鳳溪”“清江-白廟-大和”兩大肉牛產業發展帶,以及鼎山片區、清江片區肉牛循環產業園和清江肉牛精深加工產業園,帶動發展100個規模養殖場、1000戶養殖大戶。
在鼎山園區,以1.7萬頭大型養殖場為龍頭,將大量招引養殖大戶入園,公司提供場地、技術甚至金融貸款擔保,統一管理,統一回購商品牛,對于小規模的養殖戶,公司可與其簽訂托管模式,公司派駐管理和技術人員,統一提供防疫,并保證商品牛順利出欄銷售。
同時,巴州區還在推動集飼草種植利用、肉牛良種繁育、肉牛養殖屠宰、肉品分割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及牛肉特色餐飲連鎖于一體的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我們的目標是,力爭到2026年出欄肉牛5萬頭、屠宰加工牛肉5萬噸、肉牛產業總產值50億元。”朱剛說。
為實現目標,巴州區出臺了《支持肉牛產業發展八條措施》等文件,統籌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建立養殖投資、擔保、貸款、保險等一體化扶持體系,給予肉牛產出銷售、標準化圈舍、飼草種植、秸稈綜合利用、母牛產犢、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獎勵補助。
巴州區先后對接國內外24家大集團公司,目前與上海光明集團達成種源保護、肉牛精深加工等項目合作意向。擬引進韓國某公司在白廟鄉九重村新建萬頭肉牛養殖場、在曾口鎮佛龍村投建集肉牛育肥、應激牛飼養、草料交易、科研培訓等一體的肉牛產業綜合體。
宏圖已展開,存在的短板也要加快補上。
朱剛表示,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部分養殖戶信心不足,區上的扶持政策還不夠細化,業主還不敢放開手腳養殖;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十分薄弱,年齡偏大、學歷偏低,50歲以上占68.75%,遠不能滿足當前肉牛發展勢頭的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