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區歷史文化博物館依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魁星閣建立,通過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漢代磚瓦、陶器,唐宋瓷器、銅器,明清書畫、玉器等館藏文物,展示巴文化的源遠流長。”巴州區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匯介紹,博物館根據魁星閣的建筑結構分為三個展廳,面積共320平方米。第一、二展廳為巴州區綜合性歷史文化展覽,有遠古巴州、秦漢文明、唐風宋韻、明清風雅、碑刻遺珍、紅色巴州六部分;第三展廳為明、清、民國及現代書畫展。
博物館展出了哪些文物?
這些文物承載著什么歷史文化信息?
一起來看看吧~
↓↓↓
建博物館 展出140件館藏文物
走進第一展廳,首先看到的是遠古巴州展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巴州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記者在現場看到,巴中新石器時代遺址采集點位置圖上分別用紅色三角形和圓形標注遺址和采集點,共十余個。巴州區現存月亮巖遺址和沙泥坪遺址,展柜里展出的正是月亮巖遺址出土的陶片、石斧等。
宋雙耳陶罐、明帶蓋堆塑紋谷倉陶罐、清白釉陶執壺;明影青瓷盤、清白釉瓷盤;宋葵形銘文銅鏡、宋海獸葡萄紋銅鏡、宋八卦紋銅鏡;清石水盂、清石硯臺;清青花山水紋香爐、清雙耳卷云紋陶香爐;民國石屏、民國瓷盤……展柜里整齊陳列著這些館藏文物,吸引參觀者駐足觀看。
為了將文物合理利用,讓原本保存在庫房里的文物“活”起來,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巴州區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依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魁星閣建立歷史文化博物館。“由于博物館對安防設施有很高的要求,加之魁星閣場地有限,目前以實物展示、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展覽。”何匯說。
何匯介紹,館藏文物中比較珍貴的如宋代窖藏,是1989年3月6日,原巴中縣人民醫院住院部修水池時發現的。窖藏為圓形,直徑0.8米,距地表0.2米,出土文物84件。其中,“牧童吹笛”銅牛燈,設計巧妙、造型獨特;雙龍銅架,形象逼真,雕刻精美;豆青模印蓮瓣紋瓷碗、灰青釉瓷盞是鎮館之寶,薄而剔透,美而不俗,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個銅牛燈造型巧妙逼真、生動形象,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而銅牛側耳傾聽,可以想象笛聲多么優美。”何匯說,還有一級文物陶武士俑,武士身穿鎧甲,全身上釉,雖然手中的武器現在看不到了,但從手部動作可以推測應該是握著一把劍或者其他武器。二級文物唐纏枝紋陶執壺,壺身的纏枝花卉雕刻得非常精美,關鍵是保存得比較完整。
1982年5月2日,在修筑原巴中縣城至原巴中縣水泥廠廠區公路時,發現了六朝墓,墓葬形制為長方形券頂畫像磚單室墓,出土器物有青銅釜2件、陶俑3件、陶馬1件、五銖錢17枚、銀發叉1件、鐵刀1把。其中的陶俑均為高鼻梁、深眼窩,具有少數民族人物形象特征,為研究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這些陶俑是手工捏制的,有點像我們現在捏的泥娃娃,但是鼻梁很挺、眼窩深邃,應該來自少數民族。巴中為什么會出土這種造型的陶俑?還有很多疑問需要我們去研究、解答。”何匯說。
據了解,博物館共展出140件館藏文物,配備兩名講解員,每周一、周六閉館,周二至周日(包括法定節假日)期間免費參觀,開放時間為上午9點到下午5點。“我們花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籌備,趕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開館,借此引起大家對文物保護、研究的重視。”何匯說,魁星閣旁邊是區圖書館和文化館,又臨近廣場,人流量比較大,因此將博物館建在這里。
提供平臺 傳遞歷史文化知識
巴州區歷史文化博物館不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也為市民了解、學習巴州區歷史文化知識提供了平臺。不只是展廳里的文物,博物館所在的魁星閣2007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魁星閣中原塑“魁星”,曾是人們祭拜祈求“魁星點斗”、公共交往、學術研討、游憩的場所?!叮ǖ拦猓┌椭葜尽肪矶督ㄖ弥荆ㄉ希?middot;祠廟》“奎星閣”條:“在宕梁書院內??滴踔?,知州沈五杲建;乾隆中,知州齊光祚重建。嘉慶初,毀于兵燹,(嘉慶)十八年,署州事顧堯峰復修。”嘉慶二十年(1815)七月中旬,代理巴州知州顧堯峰作《重修書院、奎星閣碑志》。碑志寫道:“癸酉〔即嘉慶十八年(1813)——引者注〕余攝篆斯土,諄諄懲勸,民知禮讓,俗漸效龐。爰依書院舊址,廣造屋宇,俾資講習。又重修奎星閣,嵯峨岌嶪,以壯觀瞻。”
沿著青石臺階走進博物館,這里有遙遠巴國的神秘傳奇、米倉古道的歷史煙云、隋唐石窟的千古遺韻、平梁古城的刀光劍影,還有巴山兒女用生命書寫的紅軍精神。
米倉道是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巴州區境內還遺存有曾口碼頭遺址、神道碑古道、靈應山古道、跳石溪橋、馬家河石橋等。米倉道的興盛加速了佛教文化的傳播,從而帶動了巴州石窟摩崖造像的空前繁榮,巴州區以南龕、北龕、西龕、水寧寺、石門寺石窟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代表,龕龕雕刻精美、尊尊色彩艷麗,佛像平和安詳、菩薩細膩豐滿、飛天形象生動,天王與力士形象威武、表情夸張,極富世俗人物的情感表現。
截至目前,巴州區發現漢代墓60座,其中六朝墓是巴中地區首次發現的,對研究這一時期的葬俗文化有重要價值。出土的漢磚主要有長方形、楔形、子母榫磚等,紋飾有車馬、朱雀、卷云紋、菱形紋、幾何紋等,內容豐富、圖案清晰,具有較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其中車馬紋磚、朱雀菱形紋磚為國家二級文物。
買地券是自漢代以來隨同死者埋葬在墓中,反映死者對墓地購買和私人固有權屬觀念的一種冥器。巴州區在墓葬中共發現買地券5方,詳細記載了墓主人的姓名、喪葬時間,所屬郡、縣、鄉、亭、里名稱,買地耗費錢兩、墓地四至等相關信息,為研究古代巴州喪葬習俗、行政區劃、沿革及地名變遷、宗教信仰、文字書體演變提供了實物資料。
館藏文物中錢幣數量多、時間跨度長,1983年清理的明代墓中出土的“大明通行寶鈔”是世界上票幅畫最大的紙幣。館中所藏書畫大多是明、清、民國時期作品,此次展出的書畫上級文物有6件7套,一般文物4件6套,以及巴州現代書畫家的畫作。
巴州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點(合并申報為1處紅軍石刻標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8個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21處。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將帥碑林、紅軍石刻標語群是全國紅色旅游的精品景點景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今后我們還要加強對巴州區歷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利用博物館陸續推出更多的專題展覽,充分發揮文物承載和傳遞歷史文化信息的作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服務社會。”何匯說。